中国企业出海投资,又遭遇“背刺”了?
据外网新闻报道,2025年6月17日,阿富汗相关重工业部门宣布,决定终止与新疆中亚石油天然气有限公司(以下简称中亚石油,当地名称Afchin)为期25年的石油开采合作项目。
这是继在阿尔巴尼亚、尼日尔等国的海外投资项目毁约的,又一投资翻车现象,此消息一出引起了国内网民的广泛注意。
有消息称,中国企业刚砸下5.4亿进行投资开发,而塔利班却在此时单方宣布终止合作,是不是别有用心的太明显?
然而,至于解除的原因,相关部门声称,中国企业该干的都没干,还多次违反合约内容,因此做出此决定。
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?
中阿此次合作的油田是在阿姆河流域,这个地方是阿富汗六大主要油田之一,它横跨北部Sar-e Pol、Jowzjan 和 Faryab 三省。
这个油田由外国专家勘探出来的,他们估算里面蕴藏8000万桶石油资源,阿富汗自得知消息后头痛不已,黑黄金就在眼前,却苦于没有技术,难以开发。
众所周知,阿富汗常年战火连天,国内轻重工业发展几乎为零。
早在2010年,为了切实地给当地带来经济效益,阿富汗前政府就曾将开采权签约给中国公司,但因种种因素阻挠,这一项目被束之高阁。
2021年,塔利班成为主事人。过往的战争已让普通人苦透了,所以新当局想赶紧抓住民心,打算大力寻求合作以发展经济。
从国际上看,阿富汗的四面邻国,有两面战火交加;北面的中亚虽相对和平,但缺乏经济实力和技术实力;剩下的只有东方巨龙享有太平盛世,自然成了阿富汗寻求合作的不二之选。
因此,塔利班曾多次主动提出,想跟中国搞项目合作。
其中,共同开采油田的合作可行性最高,也被当成是两国共同发展的一大步。
2023年1月,阿塔当局与中亚石油重新签订了长达25年的合同。
这是自重新掌权以来,塔利班与外国公司签署的第一单大生意,涉及的区域有4,500平方公里。
根据协议,预计随着开采熟练度提升,将从每天2百吨石油生产扩大到2万吨石油。
中亚石油还承诺第一年投资1.5亿美元,三年内总投资额达到5.4亿美元。
合同关键条款要求该公司在阿富汗境内建造一座炼油厂,并禁止原油出口。
阿富汗发言人 Zabihullah Mujahid 此前证实,该协议包括一项条款:如果一年内未履行义务,则自动取消。
然而,令人遗憾的是,一年之后条款“一语成谶”。
据阿方代表人发言及相关新闻报道,此次终止合作的决定是由联合委员会完成正式调查后才做出的。
关于终止合作的原因,阿矿业与石油部罗列了各项数据,总体而言,阿方认为自身获益过少。
其中阿富汗说得最多的就是投资数额太少了。
原本协议中规定首年投资要达到上亿美元。然而,据相关方透露,中亚石油投入仅为几千万美元,远未达协议要求。
对此,阿方经济分析师穆罕默德-纳比表示,中企的经济投入的比例直接影响油田的开发效率。
看到开发项目迟迟不能变现,对于急需经济收入的阿富汗来说,如热锅上的蚂蚁,焦虑不已。
阿富汗不仅对经济方面不满意,技术方面也抱怨连篇。
他们调查过后声称,中企在炼油厂建造的相关技术上不能达到合同标准,但又未公开细节。
尽管如此,有观点认为,如果钱给得不到位,这个确实未达到合约内容的要求,但一个百废待兴的国家指出基建狂魔在技术上的所谓“不足”,似乎缺乏说服力。
有网友透露说,炼油厂的建成是基于三通一平(即通、通电、通路和平整场地)的完善程度。没水没电没路,不可能凭空建成一个完整的炼油体系。
阿方经济落后,前期工程投入量大,时间消耗多,对此项目进展缓慢也是情有可原。
此外,阿方还指责中国企业没有按照合同规定优先雇佣阿富汗本土员工。
因未满足此要求,引发当地普通民众的不满,间接加剧阿富汗当地的社会矛盾。
阿塔当局认为,中企既未承担社会责任,还忽视了环境责任,开采过程中不注重生态,破坏了环境。
这些都是阿富汗认为很严重的违约内容,也成了阿富汗拿去提交审查的理由。
但针对阿富汗说的原因,中国企业那边一直没给个明确说法。他们这态度,也让外面的人猜来猜去。
之前说过阿富汗百废待兴,急需挖掘本国优势,把经济给搞起来。
引进中国企业投资,尤其是像油田开发这样的大型项目,光一个油田的完整建设就能带动当地经济起飞。
阿富汗本身国内矿产资源丰富,如果能借此机会发展能源,建立成熟的产业链,打造属于本国的经济支柱,未尝不是好事。
然而,阿富汗为何急于结束这份合同呢?
有一种说法是,或许比起授援的是“渔”,阿富汗更喜欢“鱼”,这种说法也并非空穴来风。
就在结束合同前的不久,欧盟宣布向阿富汗提供超1.6亿欧元的援助,包括粮食、医疗、卫生、教育等各方面内容。
这些援助也确实立竿见影,但中国有古话:“他财莫恋,自立为先。”何况,别人伸过来的好处到底有没有条件限制,这还真说不准。
与此同时,阿富汗与近邻巴基斯坦关系也挺有意思的。两国虽常年因为资源争夺而关系紧张,但最近在经济贸易合作上,关系变得微妙起来。
之前阿富汗的商品因不符合规定而被拦截在边境,巴海关为了缓解边境压力,同时卖个人情给阿富汗,决定给他们开个特别豁免通道。
虽说这属于一次性救济方案,但无疑也给了两国一个台阶往下走。
不光这事儿,一级又一级的台阶接踵而至。
巴方经济协调委员会日前还宣布,对阿富汗贸易的银行担保要求给取消了,改为保险担保。这不仅降低了阿国中小企业现金流压力,还加速清关进度。
这也预示着两国经济联系进一步加强。
种种因素相结合,也可以看出阿富汗当局外交策略似乎正在发生调整。
塔利班代表人阿洪德强调,这次合同取消只是属于商业行为,不会上升到国家整体层面,但商业信任仍需要时间重建。
有了这次合作失败的先例,中阿后期合作的难度可能会更大,甚至连阿富汗心心念念想要打通瓦罕走廊的建议,也可能成为更遥远的蓝图。
中阿油田开采合作是一次国际化的尝试,现在合作终止了,肯定会引起各国的关注。
一方面,对中国企业来说,到高风险的国家投资,不管是从产业成熟度还是可行性来看,都得经受更多考验。
如果阿方报道的内容属实,这也是对中国出海企业的警示:必须按照合同办事,作为大国企业走向海外的代表,更要确保大家都能有所收获。
另一方面,对于阿富汗急需寻找可“变现”的合作伙伴表示理解,但也要明白,外国企业“走出来”同样需要承担风险。
合作本应该是双赢的事情,阿富汗若想吸引合作伙伴,必须先把自身“小家”搞好,比如,三通一平工程具体实施起来。
友好贸易是建立在彼此的诚意基础上的。
-END-
同创优配官网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